显示器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印前制作系统的窗口,担负着与操作员进行信息沟通、检查图像和页面内容及质量的重要作用。由于大部分操作人员都是根据显示结果来进行操作,所以在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应用的最初阶段,人们就一直盼望着能在显示器上实现"所见即所得"。然而,由于显示器和应用软件功能的限制,这个愿望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梦想,还不能真正实现。但是,随着显示器技术的发展和色彩管理技术的普及,这个愿望已经逐渐成为了现实。当今的液晶显示器无论从现实的色域、稳定性、分辨率等基本技术性能方面,还是从屏幕尺寸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可以满足准确显示EFJ,~颜色的要求,因此.近几年软打样成为EFJ,~业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事实上,软打样并不是新的概念,印刷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使用EFJ,~软打样了。如在扫描图像和调整图像时根据显示颜色来确定图像的质量和分色的效果,实际就是在使用软打样的功能,只不过不能完全根据显示颜色感觉来判断.也不能以显示颜色作为最终的EFJ,~依据.还要参考颜色的数值。EFJ,~u业务的需求使EFJ,~的周期越来越短,EFJ,~企业与用户的沟通也越来越频繁,导致业界对软打样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软打样具有很多明显的优势。首先是成本低,除了保证显示器的质量外,几乎不需要增加任何额外的投资,使用中也不需要消耗材料;第二是打样的速度快,几乎是实时的,没有时间的延迟;第三,也是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远程的软打样,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异地的页面传送和打样,从而免去了物理传送的成本。当然,软打样也有其自身的劣势。第一,显示器的呈色方式与观察硬拷贝样张时的呈色方式不同,前者是通过发光来呈色,后者是通过反射光来呈色,因此可能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效果;其次是软打样的结果不便于记录和保存,有可能随着时间和条件而变化.这对于作为合同样张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正由于软打样自身的这些优势与不足,软打样不可能在近期取代硬拷贝打样.而是两项技术长期共存.相互补充,并且逐步扩大软打样的应用领域。也正由于上述的特点,实现软打样的技术关键就在于如何发挥其技术优势,克服其不足,使用适当的技术、在适当的场合和合适的条件下使用软打样。为了达到与硬拷贝一致的颜色效果,应用软打样的前提是必须采用色彩管理技术,校准所有的彩色设备,还必须规定标准的观察条件,以此来保证观察颜色的准确性,消除或减小软打样与硬拷贝呈色的差别。为实现合同样张的作用.通过软件的功能来进行有效的签样,记录沟通的过程和修改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绝不能把软打样与显示器的校准和色彩管理等同起来。单纯的显示器校准和色彩管理是很容易的但仅把显示器校准并不能保证软打样的准确性,要保证软打样颜色的准确关键是要在整个印刷过程中建立起一个统一的颜色标准,作为各生产环节的颜色参照样本,保证各环节产生的颜色一致。这就需要对制版、打样、印刷等一系列生产环节进行规范化和色彩管理,保证各环节的稳定性,因为任何环节的颜色不稳定,都会影响其它环节的颜色,造成印刷软打样失去了参照颜色标准,也就根本谈不上软打样了。这就如同我们在测量长度时必须使用统一的尺子一样,要是尺子是可伸缩的橡皮尺子,就根本不可能测量准确。因此,整个印刷系统的全面质量控制和色彩管理是应用印刷软打样的基础,建立统一标准是首先要保证的,但这点又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很容易被忽视,这也是很多企业实施色彩管理不成功的根本原因。
根据ICC色彩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色彩管理系统通过CIEXYZ或CIELAB颜色空间把设备颜色值(RGB或CMYK)产生的颜色感觉进行定义。因为CIEXYZ或CIELAB颜色值代表颜色感觉,所以只要在颜色传递过程中保持CIEXYZ或CIELAB颜色值不变,然后将这种颜色感觉翻译成其他设备对应的设备颜色值,~NRGB或CMYK,并用它们在设备上呈现出颜色,这样就可以保持颜色感觉在传递过程中一致。CIEXYZ或CIELAB颜色空间起到了连接各个设备颜色空间的作用,称为设备特性连接空间(PCS)。因此.色彩管理操作的关键是:找出设备颜色值与CIEXYZ或CIELAB颜色空间的对应关系.用这种对应关系进行颜色的转换。
然而.设备颜色值与CIEXYZ或CIELAB颜色空间的对应关系是由设备的状态所决定的,而设备状态与印刷生产过程全面的规范化质量控制密切相关,所以色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此不可能详细论述.只能对其要点进行说明。印刷过程中涉及到的彩色复制设备分为三类: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显示设备。这三类设备的呈色原理和方式不同.所以具体的色彩管理方法和使用的工具也不同,但从色彩管理的整体操作来说.实际进行色彩管理操作时有三个重要的步骤.由于其英文单词的字首字母都是"C".因此又称为"3C(见图1),具体为:
1.校准设备(Calibration)。对设备进行色彩管理首先要对设备呈现的颜色进行测量,而设备的状态决定了所呈现的颜色,所以在测量设备所呈现的颜色前,一定先要让设备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这个调整设备状态的步骤就称为设备的校准。校准设备是实施色彩管理的关键步骤之~,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步骤。一旦忽视了这一步,测量的颜色就不准确.不能代表设备的颜色特性,色彩管理很就可能失败。
2.设备特征化(Characterization).即建立Profile的过程。在设备特征化这一步中,要给设备发送一系列已知的设备颜色值,~HRGB或CMYK.并测量由这些设备值产生的颜色感觉值CIEXYZ或CIELAB.建立设备值与CIE颜色测量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建立设备颜色与PCS颜色之间的转换关系.并将这个转换关系记录在特性文件(Profile)中。因此.特性文件记录的是设备再现被测颜色样品时的状态。
3.颜色转换(Conversion)。颜色转换是实现色彩管理的手段.通过颜色转换将设备的颜色值定义为相应的颜色感觉,并且通过颜色转换将颜色感觉转换为其他设备对应的设备颜色值.以保证设备使用这个颜色值能够再现出正确的颜色感觉。在ICC色彩管理系统中.任何设备间的颜色转换过程至少需要两步,一步是从源设备的颜色空间向PCS的转换.另一步是从PCS颜色空间到目标设备颜色值的转换。例如.五金喷油加工厂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企业如何应对外单经营下一篇:浅谈胶印中油墨乳化的危害与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