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时高速辗转的印版滚筒表面与水辊、墨辊之间会出现油墨和润版液乳化现象.形成油墨和润版液的乳状液。油墨和润版液按正常的比例出现乳化在印刷中是需要的,但仅依靠印版滚筒、墨辊、水辊之间的机械力得到的乳状液是不稳定的。为了使乳状液性能稳定可在润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乳化稳定剂(乳化剂)。
1。常见的乳化剂
常见的乳化剂有表面活性物质、电解质和固体粉末等。
2.乳化剂的作用
a.降低界面张力
乳化剂大多数是表面活性剂.能吸附在两相相互排斥的界面上,降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以及界面自由能.这就缓和了聚结倾向而使系统稳定。从表面活性物质的分子结构来看.具有亲水基和憎水基的表面活性剂,在吸附层中有一定趋向,非极性的亲油基团朝向油,极性亲水基团朝向水。这样,油与水的界面张力下降了.从而使油和水相混溶为稳定的乳状液。
b.调整连续介质的黏度
油墨和润版液乳化日寸.油墨是连续介质(指油包水"型),其黏度的大小对形成乳状液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连续介质黏度大时.液滴运动时所受的阻力大速度减慢.碰撞强度因之减弱.不容易发生聚结。反之连续介质黏度小时.液滴运动时所受的阻力减小.速度增快.容易发生聚结形成的乳状液不稳定。
c。使乳状液的分散相液滴带电
在一般的润版液中含有较多的离子当水滴进入油墨中时.由于分散相液滴带有电荷.在液滴表面形成双电层.这时和溶胶相似.电荷起稳定作用。当分散相液滴接近时.因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就阻断了乳状液的聚结.形成较稳定的乳状液。
综上所述.完全不乳化的油墨是不能用于胶印中的.极细的水滴分散于油墨中引起轻微的油墨乳化不影响正常印刷。但是如果微细的墨珠分散在水中而引起油墨乳化现象(指"水包油"型)一般都是比较严重的乳化,这种形式的油墨乳化现象对印刷是不利的它会引起空白部分起脏。因此对待油墨乳化的问题不是寻求完全避免,而关键是要注意控制油墨过度乳化,因为过度乳化会给生产带来许多问题引起印刷故障。这就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油墨、润版液的特性.要熟练掌握好平版印刷中的水墨平衡防止产生油墨非正常的过度乳化现象。
上一篇:油墨乳化的危害下一篇:条形码印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